Sunday, November 27, 2016

民数记20章 - 旷野漂流40年 - 12 之 第二次磐石取水,借道以东,米利暗和亚伦去世

【 旷野流浪40年结束于巴兰旷野 Desert of Paran 的加低斯 Kadesh 

摩西第二次击石取水 




米利暗死在加低斯并葬在那里

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 Desert of  Zin,就住在加低斯 Kadesh。米利暗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

会众第三次向摩西闹喝水

会众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


百姓向摩西争闹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你们为何把耶和华的会众领到这旷野,使我们和牲畜都死在这里呢?你们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领我们到这坏地方呢?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

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到会幕门口,俯伏在地,耶和华的荣光向他们显现。


神要摩西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摩西却因愤怒而击石取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耶和华面前取了杖去


摩西、亚伦就招聚会众到磐石前。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


摩西、亚伦被罚不得进入应许之地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这水名叫米利巴水(注:“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是因以色列人向耶和华争闹,耶和华就在他们面前显为圣。


本章开始的时候,距离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已有四十年,而距离他们派探子窥探迦南地,也有三十八年。百姓已经在旷野飘流三十八年,他们这时再次回到加低斯,在寻的旷野——就是他们三十八年前初次窥探迦南地的人回来报恶信的地方。他们这时相距应许地,并不比三十八年前接近!米利暗就是死在这里,并且葬在这里。在第十九和二十章之间那段虚度的时间,有超过六十万人已经死去了。整个世代正默默地收割他们不信的苦果。
耶和华命摩西吩咐磐石,使它发出水来。他要把会幕里亚伦的杖拿出来(民20:9节;民17:10),亚伦的杖是祭司的杖;摩西的杖象征审判和能力的杖。

从前百姓曾在一个称为玛撒(和米利巴)的地方为缺水而发怨言。那时候,耶和华命摩西击打磐石(出一七l~7)。但这时摩西的耐性已经耗尽。首先,他说话鲁莽,称百姓为背叛的人(l0节)。其次,他用杖击打磐石两下,而不是吩咐磐石。由于摩西、亚伦在这事上的罪,神定意不让他们进入应许地。他称那地为米利巴,但却不是出埃及记第十七章的米利巴。这地方有时称为米利巴加低斯。
色列人因没有水喝而与摩西大大争闹,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发生在大约四十年前,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后,到了书珥 Desert of Shur,在旷野走了 3天,找不到水喝。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百姓向摩西发怨言。
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 出埃及记 15:22-25 )
【第二次】发生在大约四十年前,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后,到汛的旷野 Desert of Sin ,在利非订 Rephidim 安营,因没有水而大发怨言。按【出埃及记第十七章】的记载,当时以色列人声言要用石头打死摩西。神指示摩西走到名为何烈之地 Horeb【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磐石,流出水给百姓喝,后来他们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 Massah,意思是:试探;又叫米利巴 Meribah,意思就是争闹。
这里所记的是四十年后,【第二次的米利巴事件】,发生在寻的旷野 Desert of Zin,在加低斯 Kadesh 的地方。这时以色列人已经到了迦南的边境,他们为着同一原因而大发怨言。【民20:1-13】
按本段的记载,以色列人的埋怨使摩西十分难堪,他们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你们为何把耶和华的会众领到这矿野,使我们和牲畜都死在这里呢?”
因缺水而向摩西、亚伦发怨言的人,是新一代的人,但他们的行为却象其祖先一样(2~5节)。虽然事隔37年,新一代的人却已忘记在旷野飘流是因父母和自己犯罪的结果,他们不肯承认问题所在,反而怪责摩西使他们身陷困境
他们显然怪责摩西害死他们的弟兄,这些“死在耶和华面前”的弟兄,大概就是(民数记十六章)中,因可拉叛变而死的人,也可能是指四十年在旷田倒毙的以色列人。现在他们把这笔帐全归在摩西身上,说是摩西害死他们,是摩西“逼着我们出埃及,领我们到这坏地方……”这些话多么强词夺理,不顾事实呢!
当初以色列人在法老手下受迫害,便向神哀求,他们的痛苦和哀声达到神面前(出 3:7),神监察眷顾他们的困苦,才兴起摩西拯救他们。当神呼召摩西时。摩西曾四次推辞神的召命,甚至神几乎要向摩西发怒,摩西才不得已担起这重责,几经交涉才领以色列人脱离法老的魔掌。
现今以色列人竞说是摩西迫他们出埃及,他们的话,与上一代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同一口气(民14:1-3;出17:3)。仿佛他们现在走到这旷野之地全是受了摩西的欺骗,他们完全不省察他们自己的不信、悖逆、埋怨、试探神,得罪神,以致飘流在旷野四十年,却将一切眼前的痛苦境遇,诿过于摩西。
当以色列人向摩西发怨言时,圣经说,摩西与亚伦在会幕门口俯伏在地,神的荣光向他们显现,并指示他们应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流出水来。
在首次米利巴事件时,神亦在以色则人向摩西争闹时临到他们,并吩咐摩西击打磐石,流出水来,给以色列人喝。在摩西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行程中,已有多次类似的经验,就是当他几乎被以色列人打死,而俯伏在神面前时,神便向他们显现,亲自为摩西争辩。
例如民数记十四章,以色列人首次到加低斯 Kadesh,因听了报恶信之探子的话,便大发怨言要打死摩西,神的荣光却忽然向他们显现;又如当可拉党叛变时,神就在适当的时候,显出他的荣光来,惩治那些作恶的人。这可说是摩西素常的长处,遇到别人的无理恶待、攻击,甚至几乎被打死,他便俯伏在神面前,等候神为他争辩,将是非曲直显明出来。

当他招聚以色列会众以后,便对他们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 ( Listen, you rebels, must we bring you water out of this rock ?" ( 民数记 20:10 )
这次,他的话充满了愤怒和血气。
摩西这次的失败,被称为“不信”神的话及不尊神为圣,神对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注意神只叫摩西“吩咐”磐石出水,并非叫他“击打”磐石,虽然在第一次米利巴水事件上,神曾叫他击打磐石,但这次只叫他“吩咐磐石”而已。
 这里的杖是指亚伦的杖,在众人责疑亚伦被定意为祭司之职务时,那支神让它开花,以向众人表明神定意亚伦为祭司的杖。神吩咐摩西把杖还放在法柜前,给那些叛逆之子留作记号。(民数记 17 ) 

但当【摩西招聚了会众之后,并非吩咐磐石出水】,而是斥责那些以色列人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然后【击打磐石两下】,很大的一股水涌出来。会众和牲畜都喝了。
但是摩西和亚伦(摩西的哥哥)因为没有依照神的吩咐,以“吩咐”来替代“击打”磐石而得水遭受神的处罚,不得进入应许之地。面对一再爭吵的百姓,摩西心中发怒,因而在言语上有过失。一方面,摩西用严厉的话斥責百姓,说他們是「背叛的人」;一方面,摩西沒有归荣耀给神,他说:「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來?」摩西在言语上说了急躁的话,不但違背神的命令,而且对听到的百姓也沒有造就,自己也被責罰,无法进入应许的迦南地。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 因此我们应立志在言语上努力灵修,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义」。(雅一19-20)
神谴责他们说:因为你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没有足够的信心承认我神圣的大能】,你们不能领他们进入我应许赐给他们的土地。(申命记 32:51; 民数记 27:14 )
This is because both of you 【broke faith with m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Isrealites at the waters of Meribah Kadesh in the Dessert of Zin 【and】 because you 【 did not uphold my holiness】 among the Isrealites. ( Deuteronomy 32:51)
for when the community rebelled at the waters in the Desert of Zin, both of you 【disobeyed my command to honor me as holy】 before their eyes." ( Numbers 27:14)
以吩咐磐石出水比用杖击打而得水更能显示神的大能;同样的以“吩咐”磐石出水比“用杖击打”而得水更考验我们的信心。“吩咐”是无形的,“击打”却是能看见的动作。
在这个快要进入迦南地的阶段,神要藉着“吩咐”来教导百姓凭着信心来相信神的话,比用行动来加强他们的信心更巩固。
现今作为基督徒,我们因信称义;凭得就是圣灵在我们的身上叫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耶稣基督的复活,也能有信心他为我们的罪流血,复活!神能够创造奇迹,也能显现奇迹;但是一个常常要看见神迹才相信神的存在,其信心是何等的悲哀!

借道以东 Edom 被拒
申命记2:2-8
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 Seir,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
你们要用钱向他们买粮吃,也要用钱向他们买水喝。’


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 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

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 Seir,从亚拉巴 Arabah 的路,经过以拉他 Elat、以旬迦别 Ezion Geber,转向摩押旷野 desert of Moab 的路去。


(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里,民数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这以米人像亚衲人,也算为利乏音人,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扫的子孙将他们除灭,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华赐给他为业之地所行的一样。)



注:
利乏音人 Rephaites , 摩押称为以米人Emites,
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 Zamzummites 是居住在亚扪人Ammonites 之地的原住民。他们与何利人 Horites 也是同住在西珥 Seir的原住民。

利乏音人 Rephaites 或  以米人Emites,亚衲人 Anakites 都是属于身体高大的巨人,常被形容为洪水前神的儿子与人的女儿结合而生的伟人 Nephilim。

闪的后裔- 摩押人 Moabites 为罗得与大女儿的后裔  亚扪人 Ammonites 则为罗得与小女儿的后裔( 创世纪19:36-38 )

以东 Edom - 以撒 Isaac 的长子以扫 Esau 之地。以色列人 Isrealist 为以扫的弟弟雅各 Jacob 的后裔。





民数记 20:14-21
摩西从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说:“你的弟兄以色列人这样说:‘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艰难,就是我们的列祖下到埃及,我们在埃及久住,埃及人恶待我们的列祖和我们。

我们哀求耶和华的时候,他听了我们的声音,差遣使者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这事你都知道。如今,我们在你边界上的城加低斯,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走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注:原文作“王道”),不偏左右,直到过了你的境界。’”


以东王说:“你不可从我的地经过,免得我带刀出去攻击你。”


以色列人说:“我们要走大道上去,我们和牲畜若喝你的水,必给你价值。不求别的,只求你容我们步行过去。”


以东王说:“你们不可经过!”就率领许多人出来,要用强硬的手攻击以色列人。


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



进入应许地的计划并不是从旷野直接北上,而是向东行经过以东人的地方,然后沿着死海东岸往北行。跟着,百姓要横过约但河。但以东王不肯让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
本来,以东人是以色列人的兄弟,即雅各的兄弟以扫的后裔。
以色列人向以东王要求从他的境内大道通过,保证不会损坏他们的田地、葡萄园,更不喝他们井里的水;但是以东王不肯,因为不相信他们的话,怕他们会来攻击,或踏坏庄稼(参申二4)。后来的历史,以色列人在扫罗治下,曾打败以东人。
在申命记2:26-29,摩西向希实本王西宏要求借道过境时,却说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曾经卖粮给我吃,也可以卖水给我喝。
申命记2:26-29我从基底莫的旷野,差遣使者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话说:‘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你可以卖粮给我吃,也可以卖水给我喝。只要容我步行过去,就如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样,等我过了约旦河,好进入耶和华我们 神所赐给我们的地。
 
不可憎恶以东人因为他是你的弟兄;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他们第三代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申命记 23:7-8 )


亚伦死在何珥山葬在那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接替他

以色列全会众从加低斯起行,到了何珥山 Mount Hor。

耶和华在附近以东边界的何珥山上晓谕摩西、亚伦,说:“亚伦要归到他列祖(注:原文作“本民”)那里,他必不得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为在米利巴水你们违背了我的命。
你带亚伦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上何珥山,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必死在那里归他列祖。”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三人当着会众的眼前上了何珥山。


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于是,摩西和以利亚撒下了山。


全会众,就是以色列全家,见亚伦已经死了,便都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中國哲學與當代世界 作者: 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孔孟老莊是我們的同時代人嗎?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的地位如何?價值何在?這是一個中國哲學界始終糾結的問題。西方人在討論一般哲學問題和現代問題時,從不會將古代或過去的哲學經典視為純粹古...